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热点评述

  • 科学谋划矿业权出让工作 推进找矿突破

    薛亚洲;

    <正>矿业权出让是促进找矿突破、保障资源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科学谋划矿业权出让工作,成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引领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矿业权竞争出让与中国特色地矿实践密切相关。1986年之前,我国矿产资源实行单一行政计划配置,即国家出资开展勘查工作,找到矿后由工业部门组织国有企业开采。1986年后,矿业权出让制度持续演进,先后经历了申请批准方式无偿出让(1986—1996年)、申请批准与招拍挂方式有偿出让共存(1996—2005年)、分级分类出让(2006—2016年)、全面推进竞争性出让(2017—2024年)四个发展阶段。

    2025年09期 v.38;No.455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特约专稿

  • 自然资源资产配置中的价值价格体系构建与权衡分析

    赵松;

    自然资源资产配置是当前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所有者行使权利的标志性行为之一。与金融投资领域的资产配置类同,自然资源资产配置着眼于价值价格和综合收益,并需依托市场机制,关注背景风险。在这一框架中,内涵丰富的价值价格体系有着不可替代的揭示、引导、反馈等决策支持作用。文章梳理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各环节之工作目标与需求,基于有利于多元价值权衡分析与依托市场可实施的前提,提出区分经营性与公益性两类资源、界定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两种内涵基础上的自然资源价值价格体系构建思路与权衡分析的逻辑框架。

    2025年09期 v.38;No.455 4-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生态文明专栏

  • 自然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与机制构建——以浙江省为例

    苑韶峰;梅志恒;顾子江;黄洁雨;朱从谋;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浙江省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在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文章立足于自然资源管理视角,对浙江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进行实践对比分析和政策经验总结,依据“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原则构建由调查监测与确权登记、价值核算、生态修复、规划引导、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和政策保障七大机制构成的制度体系。

    2025年09期 v.38;No.455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1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农耕文化推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

    周海文;隋斌;

    文章总结了当前中国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包括资金支持有限、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稀缺、耕地固碳能力不足和文旅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中华农耕文化蕴含的重农观、食物观、土地观、科技观、民本观、田园观和德治观等思想理念对推动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启示。这不仅能够突破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困境,还能进一步完善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025年09期 v.38;No.455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资源管理与法治建设

  • 探索构建加快勘查进程新机制研究——落实新《矿产资源法》思考与建议

    许书平;司芗;韩亚琴;刘卓亚;

    为落实好新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探索构建加快勘查进程新机制,文章梳理了已有管理制度、管理要求和改革探索。探究部分探矿权勘查进展较为缓慢问题的根源,既有探矿权人勘查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勘查外部环境、管理政策、管理机制、成矿条件等多方面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圈而不探”。基于此,文章从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加快勘查进程新机制的政策建议:①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管理措施,促使探矿权人加大勘查投入、加快勘查进程;②营造良好勘查环境,保障勘查工作顺利开展;③健全完善管理政策和管理机制,促进加快勘查进程;④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实行差别化管理。

    2025年09期 v.38;No.455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评估与优化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

    李建兴;陈锦富;孙晓艳;

    为了提升国土空间规划政策的科学性,促进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取得实效,文章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包含社会网络分析法、S-CAD政策评估法和政策工具分析法,对82份国家层面国土空间规划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网络密度不足,“元政策”的价值观和预期结果超出了政策目标和手段能够实现的范围;各类型政策工具使用结构不均衡,“用途管制”工具占比最大,以及经济类和教育类政策工具使用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政策的实施。因此,需要立足国土空间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增强政策网络联系,调适政策元素关系,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结构。

    2025年09期 v.38;No.455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8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外部性视角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研究——以阜阳市为例

    王利敏;范树平;

    从耕地质量保护的外部性贡献出发测算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理论标准,有助于完善耕地保护补偿理论体系,提升耕地地力补贴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文章从外部性视角构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理论标准框架,运用替代价格法及当量因子法,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理论标准模型,并选择安徽省耕地保护重点城镇——阜阳市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贡献较明显,有助于保障人类身体健康;阜阳市耕地质量保护经济补偿理论标准达2651.72元/(公顷·年)。未来应持续提升耕地地力补贴标准,针对耕地经营权进行补贴,以提高耕地地力补贴政策的靶向效应。

    2025年09期 v.38;No.455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3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所有者职责清单内容建构与优化逻辑

    罗培升;陆智平;汪建航;

    针对目前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清单编制与实施中执行力不足、操作性不强、实用性不够等问题,文章基于地方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实践经验,系统分析所有者职责清单内容建构的必要性与内在基础。在准确把握所有者职责核心要义的基础上,探讨所有者职责清单编制的内容建构要求与方向;探索了以宪法为根本依据,各类自然资源单行法为主要依据,以其他相关法律作为补充,同时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文件、部门规章、“三定”规定及权责清单等,建构形成所有者职责清单,提出结合履职主体对照清单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履职制度。根据审议反馈与委托主体综合评价情况,优化和调整所有者职责清单内容;同时,结合所有者职责履职情况,进一步反馈作用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章等的修订完善,形成所有者职责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2025年09期 v.38;No.455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3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资产盘活:路径选择与实践逻辑——基于K市实践的观察

    刘浩然;张一珂;廖国宏;

    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是撬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对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改革试点K市的调研,分析了不同类型村庄对集体低效、闲置资产开发利用的路径选择及其实践逻辑。研究结果显示:偏远村依赖资源性资产,偏向采用“资源利用”“土地流转”“资源开发”三种盘活路径;城郊村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盘活混合型资产,实现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中村经营性资产占比较大,重点推进“物业租赁”“资本运营”“生产服务”三种路径。K市农村集体资产盘活实践的逻辑存在一致性,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前半程基本完成,为盘活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村制宜”的原则和思路决定了路径选择的逻辑起点;集体经济组织为盘活提供了载体。但与此同时,“风险规避”的路径依赖、村级治理行政化导致的注意力偏向和激励失灵、低效决策与市场规律要求之间的矛盾等问题,直接导致盘活实践受限。建议:从完善相关制度体系、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和监管协同机制,以及平衡低效决策和市场效率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政策优化。

    2025年09期 v.38;No.455 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治理困境与优化路径——以中部地区D县为例

    梁伟;

    文章以中部地区D县为研究案例,运用公共治理理论解析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践中的治理困境及其生成逻辑。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流模式是行政主导,县级政府以分区建设为主要思路,以资本吸纳为发展取向,将打造政绩的行政意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起来,同时也造成资源配置“去公共化”、农民参与“去主体化”和基础建设低效化等困境。研究发现,目标替代与结构错位导致的治理失灵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困境生成的核心原因:一方面,地方政府的行政目标替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政策目标;另一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存在治理资源、主体权责、治理方式的结构性错位,降低了治理体制的运转效率。因此,应从实施方式、管理体制和农民参与等方面优化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践路径,以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

    2025年09期 v.38;No.455 67-7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5K]
    [下载次数:6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经营管理

  • 新形势下固体矿产资源会计核算难点探析

    甄怡;

    当前我国固体矿产资源企业会计核算缺乏统一标准。地勘行业的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并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核算方法、会计事项确认、计量和会计信息披露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会计信息不具可比性,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文章总结借鉴美国、加拿大、澳洲利亚、俄罗斯、南非等矿业大国会计准则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固体矿产资源企业的特殊性,从会计核算方式、勘查成本归集、勘查成果处理、会计信息披露四个方面提出建立固体矿产资源会计制度的建议。

    2025年09期 v.38;No.455 77-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地勘单位服务领域拓展与经验研究——以四川省地质局为例

    熊志成;李洪;徐鑫;肖易川;莫松霖;邹峰;

    文章从地勘单位服务领域拓展历程出发,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角度梳理了地勘单位服务领域现状;从固体矿产勘查由浅部向深部发展、传统学科向专业化细分方向发展、专业性向综合性发展、生产性向科普性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向履行社会公益职能发展,以及传统方法向高科技发展六个方面分析了地勘单位服务领域拓展趋势;以四川省地质局为例,从服务领域拓展不广不深、服务领域拓展经费保障制度不完善、服务领域拓展人才缺乏三个方面对拓展服务领域遇到的瓶颈和困难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地勘单位服务领域拓展途径和举措。

    2025年09期 v.38;No.455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与思考——以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为例

    赵晶晶;王寅;赵习思;

    文章分析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的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现状和成效,指出绩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理念有待提高、指标设置不够合理和填写不规范、评价结果激励约束作用不强、基础保障不实的问题,并从牢固树立绩效管理理念、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补齐预算绩效管理短板的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2025年09期 v.38;No.45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7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