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动体现,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联系,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时代价值。

发展生产力,要以创新自然资源要素配置为核心强化新质生产力资源保障。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的时代使命。自然资源是“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新质生产力发展催生对自然资源要素高效率、高质量、稳供给的强劲需求。处理好守住资源安全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的关系,不仅要找出、管住资源,更要用好,优材优用、适材适用、因材施用、物尽其用。处理好新质资源开发和传统资源升级的关系,要积极拓展深地、深海、深空等新疆域,挖掘地理信息数据等生产要素新价值;也要挖掘耕地、林草、大宗矿产等传统生产要素新优势。处理好要素创新配置和协调配置的关系,要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作用,提升自然资源行政审批效能,增强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也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形成以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规范有序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解放生产力,要以资源产权改革为核心推进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是更科学、更公平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权设置、收益分配等经济制度完善为路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要坚持人民立场,坚持自然资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保障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由全民分享。要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制度建设,形成资源、资产、资本保值增值的良性循环。

保护生产力,要以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为核心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绿色本底是更全面、更完整保护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宗旨,以“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为路径。要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守住绿水青山,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恢复绿水青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增值绿水青山,不断优化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马克思说:“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构成人的双重性,经济属性、生态属性是自然资源的最基本属性,新质生产力与优质自然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体两面”,要以优质自然力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优质自然力保护,实现“饭碗满、家底厚、结构优、家园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

上一篇:本刊编委 ▏范振林 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水平

下一篇:本刊编委 侯华丽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政策统筹 防范合成谬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