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自然资源改革发展整体布局中
张新安
自然资源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能量来源。当前,我国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碳排放居高不下(100亿吨+)和碳汇能力不足(10亿吨+)的矛盾。而碳源和碳汇,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二者缺少一个,这个矛盾就难以破解。碳排放的源头是资源利用,减碳、除碳,靠的也是资源;碳汇能力提升,更离不开自然资源。需要把握“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统筹开发与保护关系,统筹人和自然关系,在减碳与储碳、提效与增汇、适应与应对、自然增汇与工程增汇方面深入研究,使自然资源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就要从道理、学理、哲理不同侧面提高认识,从逻辑、法理、技术不同角度贯彻落实。秉承系统观念是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碳达峰、碳中和问题,要在地球系统科学、生态系统服务、能源科学系统中统筹考虑,要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资源利用结构、国土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统筹考虑,要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系统把握中统筹考虑,要在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综合保护中统筹考虑,要在深化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之间共生联系、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汇的正反影响、碳循环自身的自然规律认识、减排与增汇的辩证统一中考虑,才能真正走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造成的;碳排放居高不下,归根到底是能源供应结构和资源利用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碳汇能力下降,归根到底是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引起的生态系统功能下降造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通过资源的科学供应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通过资源的有效供应和高效利用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守住有形和无形的边界,通过资源的有度、有序、有时开发,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主要矛盾是碳排放居高不下和碳汇能力不足的矛盾。自然资源工作应渗透到源汇关系的全流程和各个环节,致力于破解这一矛盾。
自然资源工作需要做到促进减碳和除碳并重。碳达峰、碳中和是关于碳源与碳汇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其中,碳源是以能源结构为主的系统性问题,关系到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核心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与总量;碳汇是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负碳技术创新将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自然资源工作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方面面。要以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支撑能源结构优化和碳减排协同发展,以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自然资源科技工作发掘新领域碳汇潜力。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思考和定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要通过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