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近年来,全球磷矿储量一直稳定在670亿吨左右,算是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之一。要说在短期内磷矿将消耗殆尽,未免过于悲观。但基于磷矿资源的主要用途和其不可再生性、耗竭性、不可替代性及分布的不均匀性,长远看磷矿资源安全风险确实存在。

    磷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体所必须的有益元素,而磷矿是工农业生产中磷元素的主要来源。磷矿的最主要用途是制取磷肥(约占总消费量的66%左右),其次是用于食品工业(约占9%)和生产动物饲料(约占6%),其他用途约占19%。磷肥是农作物生长不可或缺的三大元素(氮磷钾)肥之一,可以说是粮食的“食粮”。粮食又是人类生存之基,磷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磷矿是自然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特性,无论多么富足,总是用一点少一点。在总体趋势上,其算数式做的永远是减法,终将有耗竭的一天。在目前的条件下,还看不到能够取而代之的物质。我们目前的责任主要是节约资源,细水慢流,采取可能必要的措施尽量延长其使用时限。

    全球磷矿分布呈高度集中态势,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就有500亿吨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75%;中国磷矿储量号称世界第二,但占全球总量不足6%。中国的磷矿主要集中在云、贵、川、鄂、湘5省,占全国基础储量的80%左右。我国磷矿资源的特点是富矿少(品位30%以上)、贫矿多,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储量少,静态保障年限低。

    磷矿资源的上述功用及固有的天性,自然而然地就使其具有了显著的“战略属性”,必然会存在资源的垄断化、政治化甚或军事化等风险。只不过这种风险是潜在的、未来的,往往容易被忽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需要在风险到来前采取防范措施。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把粮食安全问题提到了新的高度,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在确保粮食安全的链条上,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其关键节点。

    基于磷矿资源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加强对磷矿资源的保护性利用,重视绿色矿山的建设,减小对磷矿资源的开发强度,严格控制磷矿产品的出口,鼓励进口。其次要加强磷矿勘查、开发和利用领域的科研创新,使现在还不能利用的资源在将来也能造福人类,把呆矿变活矿。这部分资源的潜力很大,如果能够得到利用,将大大延长我国磷矿资源开采使用年限,保障程度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时还要做强做大磷化工行业,尤其是精细磷化工。再次要改变消费模式,合理控制需求。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被需求牵着走,有多大的需求就要建设多大的产能,甚或产能过剩,而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承载力往往被忽视。因此,我们要重视磷矿资源的潜在安全问题,坚定不移地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行动,“树立底线思维,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从谋长远的角度做好磷矿资源安全保障工作。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这表明我们已有了好的开始。但由于历史的惯性作用,要想真正把中央关于资源安全、环境保护等战略思想让人人理解、落到实处,恐怕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刊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建设生态文明——写在第51个世界地球日

下一篇:【刊评】加速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写在第30个“全国土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