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理解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
本刊编委 余振国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根本遵循。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要求从国土空间治理的高度,统筹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荒漠、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与农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工作,注重系统性,体现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目标是实现“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千年大计的重大战略选择。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的政治任务。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治理,全面统筹左右岸、上下游、陆上水域、地表地下、河流海洋、水生态水资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达到最佳治理效果。为此,首先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调查评价,系统梳理和统计各类生态问题、生态退化隐患和环境灾害风险,做好国土空间资源、环境、生态承载能力评价;其次,针对各类生态破坏、生态退化和生态隐患、环境风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研究提出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总体规划和行动方案,并扎实推进。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要突出问题导向,区分轻重缓急,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办事,能自然保育修复的就靠自然修复,无法自然保育修复的再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科学确定生态功能空间、农业功能空间、城镇功能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内容,因地制宜采取保育保护、自然恢复、辅助修复、生态重塑等生态修复措施,维护生态安全,提升生态功能。生态修复要着眼善治、推动良治,对于自然资源富集、生态良好、地质环境无破坏、水土气无污染的国土空间,应该以保护为主,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对于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破坏严重、地质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气污染严重、生态自然恢复力很差的国土空间,需要加大人工修复治理的力度,培植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对于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破坏不严重、地质环境破坏不大、无水土气污染,但是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力尚存的国土空间,应该加强封禁和管护,以自然恢复为主,少采取工程措施;对于自然退化或者人类过度利用退化、无地质环境破坏、无水土气环境污染的荒漠化石漠化沙化等生态退化损毁的国土空间,要通过人工修复,积极培育生态自然恢复能力,促使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对于人烟稀少、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生态脆弱敏感、原生的生态系统保留较多的国土空间,不用人工修复,以免造成修复性破坏。生态保护修复应更多地顺应自然,少一些建设,多一些保护,少一些工程干预,多借用一些自然力。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要坚持政府管控、财政投入引导激励与产权激励并举,增强生态修复合力。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的作用,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文化体系、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探索设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基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动各类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地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展开,助力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