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创新与协同

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本刊编委 张卫民

自然资源是生态产品的生产载体,自然资源领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自然资源部认真落实党中央部署,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典型案例和试点经验。为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健全技术体系、创新政策工具,优化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协同机制,以自然资源管理创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协同创新。

一是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支撑技术体系。①编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探索依据行政区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的技术,将生态产品目录清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②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产品综合核算系统。探索自然资源年度变更调查监测、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统计与生态产品核算的协同与集成,研究构建能够综合反映自然资源资产存量和生态产品产出流量、符合管理需求的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产品综合核算系统。③开展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生态产品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开展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编制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指引,确定各行政区域重点发展的生态产业类型和重点项目名录,推动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二是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产权管理体系。①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制度。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所有权履责清单,完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委托代理制度。研究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列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的评价考核制度。探索碳汇生态产品开发经营权、林下空间使用权等生态权益类资产的产权确权、登记与管理制度,推动碳汇生态产品、林下空间使用权等生态权益类资产的开发与经营。②推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流转。制定推动生态资源资产经营权流转、优化经营权配置的政策。探索在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生态管控区开展生态资源的收储及与之相配套的经营管理制度,优化重点生态管控区内生态资源资产配置。

三是优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供地政策。①优化生态产品开发经营用地政策。探索对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确定的生态产品开发重点项目,实施点状精准供地等支持政策。研究农村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资源整合、解决生态产业用地的政策,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低效土地,保障农村生态产业发展用地。②细化鼓励生态投入的供地激励政策。总结完善试点地区探索的“限地价竞生态投入”“附加生态管养供地”等附带生态投入的供地政策,探索多元化供地模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细化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用地激励政策,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产业协同发展。

四是发挥规划和重大项目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引领带动作用。①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优化城市生态空间与周边产业布局列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目标,以规划引领城市生态空间的价值实现。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以规划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②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带作用。探索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立项和绩效评价的指标,发挥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示范带动作用。

上一篇:本刊编委 侯华丽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政策统筹 防范合成谬误风险

下一篇:本刊编委 范振林 ▎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