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刊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并把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所谓生产要素,是指“在市场过程中发挥作用,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各种资源的总和”。西方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大致分为四种: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其中土地是广义的,包括天然存在的各种自然资源资产。因此,“市场评价贡献”对我们管好用好自然资源资产来说意义重大,必须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首先,在资源配置上市场评价是重要的基础,以“市场评价贡献”为导向,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自然资源资产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个决定性作用主要是相对于政府配置资源而言的。当前大多数自然资源资产在使用权的投放上实行的竞标出让,就充分体现了市场配置的要求。它是在所有权锁定的情况下,对需求主体资源(技术、管理、信用、装备)的优化选择过程。当然,需求主体资源投标也是对供给的一种选择,客体是自然资源资产。但是对那些隐性的矿产资源资产就无法用这种方式选择需求主体了,必须放开探矿权,让需求主体自己去找,风险自负,一旦找到并探明储量,出资者有优先选择权(获得采矿权),而资源所有权归国家。这种制度安排也体现了市场配置特点,即把探矿风险交给找矿并探明资源的主体,市场主体通过“用自己钱,给自己找矿”的机制,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实现供给和需求两侧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

    其次,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坚持“市场评价贡献”的机制,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利用。这里不仅要依法保护用益物权的权能,也要激励各种要素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大方面深化改革,创新技术,大力提高自然资源资产利用效益,在实现预期中各得其所、公平分配。比如在土地资源方面,积极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放开搞活。这两项改革措施如果得到有效实施,必将给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动力。再比如在矿产资源方面,技术可得性的突破往往能够释放巨大的资源潜力,如紫金山金矿由于自己研发系列技术装备,实现了低品位、大规模露天堆浸提金的技术突破,把金矿储量由5.14吨增加到316吨,这样的创新关键在于体制和机制。正如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再次,在资源开发收益分配上,必须坚持“市场评价贡献”。应当说,用市场评价自然资源资产的贡献,只有在该资源资产已经被开发利用之后才是最准确的,在没有被开发利用之前,只能按预期收益进行分配。比如对资产使用权实行竞标出让,都是在预期收益基础上的分配。这种分配如果属于租金,应当是租期比较短一点为好。至于隐性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由于其作为资产的实物尚未显现,无法在探矿使用权上收取资源的所有者权益,只能在采矿使用权实施之后的矿产品销售环节上收取,这也是最真实、最准确地反映自然资源资产贡献的方式。关于资源所有者的权益应当具体收取多少,需要做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力求公平合理。从大的原则讲,采用“相对占比”更合适。比如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因为它是从价计收,反映了市场价格的变化。但是由于矿产资源资产的级差收益变化很大,只用单一的销售收入占比难以体现公平,还必须对因资源丰度不同所形成的级差收益,实行超额利润分成,才能比较完整地体现“市场评价贡献”。

     总之,“市场评价贡献”对自然资源资产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来说,是从资源最终利用效果上分配其报酬,进而从逆向上引导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促进节约集约使用资源。因而“市场评价贡献”是重要的激励机制,一定要深刻理解,认真落实。

上一篇:【刊评】架好桥 搭好台 聚力汇智 携手推动地矿经济新发展——2020年新春寄语

下一篇:【刊评】避免矿产地指标对商业性地质找矿绩效评价的误导——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