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净矿”出让 优化矿产资源管理
本刊编委 鹿爱莉
“净矿”出让要求在矿业权出让前,让涉矿审批部门提前介入、工作前移,即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对拟出让矿业权区域开展符合各类规划和政策要求的核查,对相关审批事项进行预查,明确提出后续办理用矿、用地(包括林地、草原)、用海、环保、安全、水土保持、取水、产能建设等涉矿审批(核)备案事项的禁止性、限制性等要求,以便将相关信息和要求纳入出让公告(文件)中,对矿业权人做出提示。依法依规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等禁止限制勘查开采区,必要时由地方政府组织多个相关部门进行联合实地踏勘论证,合理确定出让范围。甚至可以在出让时或出让之后由地方政府各部门出面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并在社区公告相关信息,以充分保障社区群众在“净矿”出让中对涉及自身利益事项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使矿业权人能够依法依规顺利正常开展勘查开采工作,助力实现矿产开发和谐发展。防止矿业权出让后出现勘查开采的否定性意见,减少矿业权撤回、收回和退回的概率,以达到设置和保障用益物权的目的。
“净矿”出让的积极作用。“净矿”出让作为矿业权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国务院要求的“精简要件、优化流程、强化服务、提高效率”在矿产资源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净矿”出让的实施,对国家矿产资源管理、矿业权人和利益相关者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的实现,激发矿业权市场活力、优化矿业环境、提振投资者信心。“净矿”出让解决了矿业权出让中竞买人之间或竞买人与出让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涉矿审批(核)时间长、办理要件复杂等问题,有利于减少矿业权人与相关利益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净矿”出让在试点实践中初显成效。2019年12月,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要求,自然资源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要求开展砂石土等直接出让采矿权的“净矿”出让,积极推进其他矿种“净矿”出让。近年来,自然资源部高度重视“净矿”出让工作,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关制度,并尝试开展钾盐和页岩气“净矿”出让。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亦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净矿”出让工作做出制度规定。目前,除全面实现砂石粘土“净矿”出让外,还探索了石灰岩、煤层气、大理岩、煤炭、盐矿、矿泉水、地热等其他矿种的“净矿”出让,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涌现出一批好的经验和做法,“净矿”出让的政策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需要进一步破解的难题。“净矿”出让实践中,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操作层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探索破解的障碍和难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衔接问题。“净矿”出让涉及诸多法律法规,关于允许、限制、禁止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条款规定之间有矛盾,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解决。二是部门协调配合问题。“净矿”出让涉及众多部门,包括自然资源、发改、工信、安监、生态环保、林草、水利、交通、财政等多部门,越往基层,参与部门越多。各部门数据共享和规则不统一。后续各类审批(核)手续的衔接处理,以及数据共享、实时更新和部门联动配合等问题,是深化“净矿”出让改革亟待解决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