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委 贺冰清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新的重大决策部署。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求我们在“十四五”时期必须在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上取得新突破。通过深化要素市场改革,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新发展动能,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建议》强调,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相较于发达的商品市场,我国要素市场发育还不够成熟,市场配置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还存在市场体系不统一、机制不健全、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市场主体缺乏活力等突出问题。加快深化土地等要素市场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必须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配置的体制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要素配置的直接干预,要进一步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和宏观管理机制,更多地通过规划引导、市场监管等手段,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作用。对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自然资源,要进一步打破所有制壁垒障碍,完善资源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无论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都需要进一步健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激励机制和要素保障体系。通过市场机制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有利于激励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要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完善以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为主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负责清单制度、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基础性市场制度体系。要全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完善的市场公平竞争制度。土地等要素配置要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健全完善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平等入市,形成权利平等、规则统一、同权同价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土地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要继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交易机制,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土地要素潜力和活力。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需要做好与国际资源市场的统筹和衔接。要继续加大资源领域的对外开放,更加充分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增强我国在全球资源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提升资源全球配置的能力和水平。要注重研究全球资源配置机制,加强市场体系和制度的协调衔接,加快推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源市场竞争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资源市场治理体系的改革。